日期:2025-07-08 12:47:45
1937年冬天,整个山东都在颤抖。
日本鬼子的铁蹄踏过德州,踏过济南,踏过张店,所到之处血流成河。更让人窝火的是,堂堂30万国民党军队,竟然连一枪都没放就跑了个精光!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和海军司令沈鸿烈这两个家伙,听到风声就撒腿跑路,把整个山东扔给了鬼子。
老百姓眼睁睁看着家园被糟蹋,心里那个恨啊,恨得牙根痒痒。可是光恨有什么用?总得有人站出来干点什么吧!
就在这个节骨眼上,一个刚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毕业的年轻人,悄悄踏上了这片硝烟弥漫的土地。他叫廖容标,看起来文文弱弱的,谁能想到这个小伙子后来会掀起多大的风浪?
从延安到太原,一封密信改变命运
话说回来,当年的太原可不是现在这样。那时候这里是前线和后方的大枢纽,周恩来同志就在这里亲自坐镇指挥。廖容标和几个抗大同学一起,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太原八路军办事处。
办事处主任彭雪枫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,他把廖容标叫到跟前,开门见山地说:“小廖,党中央决定派你到山东去搞武装斗争!”
这话说得轻松,可分量有多重,廖容标心里清楚得很。彭雪枫详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,特别强调山东那边急需军事干部。临走前,他还亲自给山东省委写了封信,用药水复制了一份交给廖容标。
“到了济南,你去找齐鲁大学的张友渔教授,把这封信交给他。”彭雪枫语重心长地叮嘱道,“记住,搞地下工作可不是闹着玩的,党证、文件这些东西统统留下,一样都不能带!”
化装流亡学生,济南城里的秘密接头
九月的一个黄昏,廖容标和几个同志打扮成“流亡学生”的模样,拿着办事处开的乘车证,来到太原火车站。那时候白天鬼子飞机到处轰炸,火车只能晚上开,一路上心惊胆战。
几天后,他们终于到了济南。廖容标按照约定找到了张友渔同志,这位教授模样的地下党员显得很亲切,问了一路上的情况后,马上安排廖容标住到第一师范学校去。
“明天吃完午饭,你到第三教室门口装作看书,会有个姓黎的来找你。”张友渔压低声音说道。
第二天,廖容标按时来到第三教室门口,拿本书装模作样地看着。没多久,果然来了个穿大褂、戴礼帽的人,在他面前晃来晃去,眼睛时不时瞄他一眼。
等到四下无人时,那人才挨近过来,轻声问道:“贵姓?”
“廖之秀,你贵姓?”
“我姓黎。”
暗语对上了!这个“黎”就是当时的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同志。两人悠闲地走到学校后面的树丛中,开始了正式的秘密谈话。
长山中学里的特殊使命
黎玉同志详细询问了一路经过,又介绍了当地情况。廖容标心急如焚地说:“我只要求早点给我工作!”
黎玉笑了:“在军队待久了的同志就是急性子!工作嘛,省委还得研究研究。”
过了一个星期,省委终于有了决定,让廖容标到长山中学去。廖容标一听就蒙了,心想:不是说好让我搞武装的吗?怎么跑到中学去了?
宣传部长看出他的疑惑,神秘地说:“到那里正是为了搞武装!”
原来,同去的还有两个共产党员——姚仲明和赵明新,他们都是长山中学的教员,熟悉当地情况。特别是姚仲明,刚从国民党监狱里被营救出来,和校长马耀南关系很铁。
黑铁山上的抗日烽火
1937年12月的一天,两架日本飞机突然窜到长山城上空,几枚炸弹扔下来,整个县城顿时大乱。县长、参议这些国民党官员早就跑得没影了,学校里的师生也乱成一团。
第二天,廖容标等人及时赶来指挥全校师生防空避难。空袭过后,不少热血学生围住廖容标,激动地说:“老廖,带我们去打游击吧!”
这正中廖容标下怀!他从延安来,肩负的就是发展抗日武装、保卫华北的重任。
不久,日寇从齐东南渡黄河,经邹平、长山直扑周村、张店,胶济铁路被彻底切断。廖容标和姚仲明、马耀南校长一商量,决定带着100多名师生离开县城,转移到黑铁山上。
1937年12月26日,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!在黑铁山上,他们正式成立了抗日游击队,大家一致推举廖容标担任队长。
从文弱书生到抗日英雄
谁能想到,这个从延安来的文弱青年,竟然在山东这块土地上点燃了抗日的熊熊烈火?当韩复榘的30万大军不战而逃时,廖容标带着100多个师生却敢于向日寇亮剑!
这就是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军队的区别!一个贪生怕死,一个视死如归;一个丢盔弃甲,一个迎难而上。历史最终证明,真正的英雄不在于兵多将广,而在于有没有一腔热血和必胜信念!
从此,黑铁山抗日游击队的名字响彻齐鲁大地,成为山东抗日武装的一面旗帜。廖容标这个名字,也深深烙印在了那个血与火的年代里。
后记:英雄的选择决定历史的走向
回头看这段历史,不禁让人深思:同样面对日寇入侵,为什么有人选择逃跑,有人选择抗争?为什么30万正规军不如100多个师生有血性?
答案或许就在于信仰的力量。当一个人心中有了坚定的信念,哪怕手无寸铁,也能迸发出惊人的力量;当一个人只想着保命,哪怕手中有千军万马,也不过是纸老虎一个。
各位看官,你们觉得呢?如果是你处在那个年代,你会作出怎样的选择?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!
景盛配资-股票配资的最新资讯-我爱配资网-股票配资平台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