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7-30 11:38:04
电影《捕风追影》的制作方近日发布了公告,正式确认这部即将于院线上映的作品,源自老港片《跟踪》的改编。这一声明无疑等于公开承认了《捕风追影》在情节和结构上大规模借鉴了《跟踪》,从而让影迷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其与原作的紧密联系。基于此,我不禁有些担忧,8月16日上映的这部电影,由成龙、张子枫等主演,可能会面临票房和口碑双双失利的命运。
为何我会产生这样的预感呢?其根本原因并不仅仅是当下港片市场的低迷,近年来许多港产片在上映时都遭遇了口碑与票房的双重困境,深受影迷冷落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观众们越来越难从这些影片中发现新鲜的故事或创意。好莱坞电影也面临同样的问题,许多观众已经感到疲倦,认为这些大片的故事套路早已见怪不怪。因此,影迷在面对这些影片时变得更加谨慎。《捕风追影》改编自老港片这一背景,无疑为这部电影的潜在失败提供了一个“劝退”的理由。
展开剩余71%但更为致命的原因在于,《跟踪》的情节设定与时代背景息息相关,它成立的前提是当时的香港社会。然而《捕风追影》却将故事背景设定在现代的澳门,彻底打破了原作的逻辑基础。这一点,值得我们深入分析。首先,来看看《跟踪》的基本情节:黄文展(任达华饰)和何家宝(徐子珊饰)是香港CIB(犯罪情报局)的一员,他们的任务是追踪一名盗窃珠宝的嫌犯陈重山(梁家辉饰)。陈重山是一个犯罪“天才”,总能巧妙躲避警方追捕。虽然警方布下天罗地网,黄文展和何家宝依然屡屡未能捉拿到他。在当时,香港的警察主要依靠传统的跟踪手段进行侦查,现代的科技工具如智能手机还未普及,警方追踪手段的局限性正是这部电影情节成立的关键。
然而,《捕风追影》所发生的故事,虽然与《跟踪》在情节上高度相似,但背景的更替带来了显著的矛盾。在《捕风追影》中,影片设定的澳门和《跟踪》中的香港截然不同。故事围绕一伙天才盗匪,他们成功劫走了数亿元的资产,并凭借超强的反侦查能力戏耍警方的“天眼系统”。在故事情节中,澳门警方为了追捕这些盗匪,请回了曾经的跟踪专家黄德忠(成龙饰),并重组了“神秘跟踪队”。最终,他们锁定了盗匪的幕后指挥者傅隆生(梁家辉饰)。然而,这个背景设定本身就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问题。
影片编剧兼导演杨子在设置情节时,设想盗匪如何避开“天眼系统”的追踪,但从预告片中可以明显看到,这一设定存在不合理之处。在现代中国,警方的天眼系统与万物互联技术已经成熟,犯罪分子如何躲避这一系统,几乎是不可能的。事实上,现代科技足以让警方在不需要亲自现身现场的情况下,通过系统轻松锁定嫌疑人的位置,甚至精确到具体的门牌号。而《捕风追影》中的一幕,男女主角与盗匪一起进入电梯的情节,似乎完全忽视了这一现实——如果真有“天眼”这样的监控技术,警方完全可以在不接触嫌疑人的情况下获知其所在楼层和电梯位置。
这种情节安排,不仅令人感到出戏,也暴露了影片创作者对现代技术理解的薄弱。影片中的“同电梯”情节,显然是从《跟踪》照搬而来的,但当下技术的进步使得这一传统的跟踪手法已经变得不合时宜,甚至显得荒谬。杨子导演和编剧并未意识到,现代科技已经深刻改变了侦查方式,依旧回到老旧的跟踪手段上,只会让电影显得与时代脱节,无法打动观众。
因此,我对《捕风追影》能否成功抱有疑虑。杨子在创作过程中显然未能深入理解现代科技的实际应用,导致故事设定中的逻辑漏洞无法弥补。尤其是在预告片中的一些情节,不仅显得不合时宜,还暴露了影片深刻的现实主义缺失。这种“过时”的情节设计,也许会使观众在影院中感到困惑和失望。最终,如果电影无法解释盗匪如何避开天眼系统,整部影片的合理性和吸引力都会大打折扣,最终导致票房和口碑的双重失败。
或许,对于创作者杨子来说,更多地关注现实中的科技进展,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,才是当下电影创作中最为紧迫的任务。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翻拍经典旧作,这样的重复创作只会让电影失去创新力,难以引发观众的共鸣。(文/马庆云)
发布于:福建省景盛配资-股票配资的最新资讯-我爱配资网-股票配资平台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